|
【博物馆】173件德化名瓷“落户”宁夏红寺堡 |
【bowuguan】2017-12-15发表: 173件德化名瓷“落户”宁夏红寺堡 宁夏移民博物馆12日,以瓷为媒、以瓷会友。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隆重举行“丝路使者·德化陶瓷文化艺术展厅”移民博物馆开馆揭牌仪式,100多件德化名家名瓷不远千里飞抵宁夏红寺堡,将永久“落户”该移 173件德化名瓷“落户”宁夏红寺堡宁夏移民博物馆 12日,以瓷为媒、以瓷会友。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隆重举行“丝路使者·德化陶瓷文化艺术展厅”移民博物馆开馆揭牌仪式,100多件德化名家名瓷不远千里飞抵宁夏红寺堡,将永久“落户”该移民文化展厅博物馆。仪式上,移民博物馆馆长王万峰为德化县陶瓷大师颁发馆藏证书。 当天,德化当代76位大师及新秀创作的瓷雕作品173件捐赠给宁夏移民博物馆并永久展示。这些作品浓缩了德化千年的制瓷精华,有器型有雕塑,温润洁白,承载着瓷都人民的祝福,以此加强海丝与陆丝的人文艺术交流,续写闽宁协作德红携手的深厚友谊,再现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 其他相关链接: 宁夏移民博物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红寺堡区,于2009年4月开始建设,2013年9月30日正式开馆。移民博物馆内集中展示了宁夏移民历史、移民文化以及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成果,是红寺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宁夏移民博物馆二层的展览区中,通过序厅、宁夏移民史刻、新时期新移民3个展厅向参观者完整、全面地介绍了宁夏的移民历程。序厅用16幅碧绿底色的陶瓷壁画展现了红寺堡16年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例如扬黄梯级大泵站、不同风格的葡萄酒庄、罗山航模基地、各族移民旧址等等。宁夏移民史刻展厅用八个单元详细介绍了先秦、汉代、南北朝、唐代、西夏、蒙古、明清和民国时期发生在宁夏境内的数次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和过程。新时期移民展厅则着重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在宁夏境内的重大移民事件,主要包括建国初期的支边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生态移民两个部分。移民博物馆采用移民文物、展板、实物模型、录音资料等多样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宁夏人自强不息的移民奋斗历史。 负责建设宁夏移民博物馆的红寺堡区在宁夏移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红寺堡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简称“1236”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开发区。红寺堡的大规模生态移民已经成为异地扶贫移民的成功典范。独一无二的红寺堡在宁夏移民史,甚至中国移民史上都开创了先例。十几年来,红寺堡从无到有,经济逐渐发展,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目前已经帮助10.5万贫困群众解决了温饱,走上了致富路。其成功发展的经验也为其他移民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目前,红寺堡区已经确立了努力把红寺堡建成吴忠市新的增长极和宁夏崛起区的目标。 来源: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海西晨报、国际在线由中华陶网整理,如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及时处理。 博物馆bowuguan相关"173件德化名瓷“落户”宁夏红寺堡"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博物馆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博物馆bowuguan的支持,对于173件德化名瓷“落户”宁夏红寺堡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bowuguan】更新:2017/12/15 2:28:38)
|